远离家乡扎根非洲 战乱中听着枪声入眠 这位外交官说:“这一辈子无怨无悔”
原标题:“入伏”啦!今年“三伏”持续40天,当心“中暑”!
新华社天津7月11日电(记者周润健)“入伏”啦!7月11日,“三伏”大幕正式开启。专家提醒,“入伏”后,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,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。
历史学者、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,我国古代以“干支”法记录年、月、日,即用“十天干”配“十二地支”,所以,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“庚日”。
依传统历法规定,夏至后第三个“庚日”起进入头伏,第四个“庚日”起进入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“庚日”起进入末伏,合称“三伏”。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,中伏有时是10天,有时是20天。
什么情况下中伏是10天或是20天?罗澍伟解释说,这与夏至后第一个“庚日”出现的早晚有关。测算发现,如果第一个“庚日”出现在夏至的5天之后,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,只能有4个“庚日”,立秋后的第一个“庚日”,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“庚日”,只有10天时间;如果第一个“庚日”出现在夏至后的5天之内,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会出现5个“庚日”,立秋后的第一个“庚日”,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“庚日”,要有20天的时间,民间俗称“俩中伏”。
具体到今年的“三伏”来说,7月11日至20日为头伏,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,8月10日至19日为末伏,前后长达40天。
“入伏”后空气湿度增大,再加上持续高温,极易发生“中暑”现象。“‘隐伏避盛暑’,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措施,老、弱、病、幼等体质较弱人群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。若外出,一定要采取防暑措施,如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等,并随身携带一些防暑药物。”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。
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,伏天伊始,天气炎热,人的精神容易倦怠,食欲不佳,而饺子、面条和烙饼鸡蛋,都是开胃解馋的“平补”美食。“吃入伏饺子,意在平安度夏。吃完饺子,再喝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汤,出一身汗,在补充体力的同时,还可排除体内湿毒。”罗澍伟说。
-
顶风作案提供滴滴出行下载 专家提示:当心安全风险
2021-07-08 -
世界观·美国深镜头丨世界当心!美国大规模无差别监听背后的秘密机构遭曝光!
2021-06-15 -
当心!一些“医美分期”“医美贷”产品背后猫腻多
2021-06-14 -
全国“断卡”行动开展第五轮集中收网 这些诈骗手法要当心!
2021-06-10 -
壹图|高考结束,这些诈骗陷阱要当心
2021-06-09 -
"选股专家"指导、高倍配资作诱饵,当心这种骗局!
2021-06-05 -
隐匿、毁弃、非法删除子女的日记和聊天记录等?当心违法
2021-06-03 -
当心ETC“钓鱼链接” 千万别点开
2021-06-02